2017年12月30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第二届第四次理事会在浙江瑞安召开。本次会议就分会2017年工作进行了总结,确定了2018年的工作计划。30余位常务理事和理事参加了此次会议。
大会现场
大会首先由我分会理事、瑞安市领导蒋承杰致欢迎词,指出在1月中旬的科技创新大会上,已经明确要增加科研投入,进一步建设研发中心和科研基地,希望分会能给瑞安科技做出贡献。学会理事长黄宏伟为大会致辞,希望分会坚决贯彻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新气象下,有新作为,祝愿人瑞地安,感谢各位理事相聚瑞安一起回顾过去的工作,展望未来的发展,提出在未来要拓展思路,着眼“风险”大概念。秘书长张冬梅作了工作报告,报告了2017年分会主持和参加的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并借助分会的平台和各位理事的帮助搭建了平台,介绍了推荐与奖励工作、专业委员会建设工作、组织建设工作,并作了财备报告;介绍了2018年的工作计划是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国际交流和做好组织建设,同时也欢迎各位理事在分会的网站上浏览投稿。黄宏伟理事长作了今后的工作布置,提出工作应围绕韧性(可恢复性)城市建设,推进风险研究、智慧感控、人工智能的发展,推进工程保险研究,同时继续开展培训工作和数据库建设,指出团体标准要积极申报,学会分会可分成相关工作小组,要做好引领工作,要有新作为。
参会代表热烈讨论
各位理事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想法:认为学会报奖、推荐等渠道是很好的平台,今后可考虑多在工程公司展开培训,考虑在工程领域进行推广应用;提出2018年应吸纳更多工程保险行业的专家学者到学会来,探讨工程保险与工程风险的结合,努力建立有针对性的、精准的专家库,进一步调研保险客户的需求意愿,完善投保指南,采取可视化技术、LED、BIM等手段降低工程风险;认为目前电子保函体系标准还不完善,国家规范的趋势会越来越重视团体标准,建议成立工程信用风险专委会,便于相关工作的深入展开;上海建科院已专门成立了风险与评估事业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提出将风险管理工作推广到质量风险的管理,同时认为学会的团体标准应该更加精准;目前很多工程上的数据无法客观正确的收集,必须将工程风险与保险密切结合;随着轨道交通形势的丰富,应该对规范进行修订,将关注范围扩大,以涵盖各种轨道交通形式,目前急需前沿的理念以服务规模巨大的全国地铁工程;工程施工一线的风险控制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项目部经理、总工、施工员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很大,但缺少专业的技术指导;建议对于分会的工作进一步总结整理,形成学术论文集,提出应将风险管理与装配式施工、BIM技术、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为工程服务。
参会人员合影